與用戶同行:長城重卡Hi4-G的共創之路
在3月26日長城重卡Hi4-G技術發布會上,當徐州市驿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老板範前進展示出19.9L/百公裏的實測油耗時,他一定會清晰記得一年前那場大雨中的首測——當第一台Hi4-G混動重卡完成首次運輸任務時,儀表上跳出的31L/百公裏油耗數據曾讓他深深失望。這場看似"失敗"的測試,恰恰成了長城重卡Hi4-G逆襲的起點。
迷茫中啓航:高端重卡的探索之路
几年前,长城商用车CTO孙玉接手重卡项目。她带领团队走访保定南二环的重卡 4S 店和各大物流园,调研结果令人沮丧。国产重卡品牌众多,但同质化严重,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长城进军重卡领域似乎意义不大。
然而,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句话让团队重新燃起希望:“进口重卡是什么样的?你们看过最高端的重卡么?” 于是,孙玉又带着团队奔赴天津港,深入研究各种进口重卡。在仔细观察和对比后,他们发现了高端重卡市场的潜力,决心打造中国自己的高端重卡。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,团队还专门购买了一台斯堪尼亚 V8 进行研究。
初遇用戶:需求與技術的碰撞
隨著長城重卡對標進口品牌打造高端重卡的輪廓逐漸清晰,一個關鍵問題擺在團隊面前:自己調研的産品是否真是用戶需要的産品?帶著這個疑問,團隊走出辦公室,去傾聽用戶最真實的聲音。“我們很幸運,很快就認識了老範,他給我們很大的幫助。”孫玉口中的“老範”是徐州驿卡的範前進範總,一位較真的物流人。
範前進使用過傳統油車和天然氣車,發現都不夠省,物流行業掙錢困難,他覺得混動是個不錯的技術方向,于是開始接觸混動重卡。但試過幾個品牌後,都沒有達到理想的省油效果,而且他提出的建議也無人回應,這讓他有些失望。
2023年前,範前進聽說長城重卡准備做混動重卡,便主動找上門來。當時樣車還沒做出來,技術人員向他講解了國內外各種混動技術路線,強調了混動專用智能變速箱的重要性。老範覺得這次應該能實現他想要的油耗所以決定等車出來再看看。
艱難起步:從挫折到堅持
第一台样车出来后,老范接车当晚就装货出发,带上工程师连夜冒着大雨亲自从临沂开往上海。路上遇到车窗起雾的问题,反应后很快得到解决。到达目的地一算油耗,31L / 百公里。和车队的传统柴油车相比并不省油,但长城商用车团队的态度让老范觉得这种合作还可以坚持下去。
剛開始溝通時,老範和工程師存在很大的溝通障礙。老範只強調要省油,但具體怎麽省說不清楚;工程師則使用專業術語,雙方難以理解。爲了解決這個問題,團隊專門找了一個懂市場用戶的同事來做翻譯。于是用戶需求和工程師的一道溝通橋梁初步架了起來。
面对不理想的油耗,研发团队开始对车辆控制逻辑和数据进行优化。改完数据后再次测试,油耗开始下降。老范后面又提出修改建议,改完后第二趟油耗到了28 L / 百公里,第三趟油耗开始降到了26L / 百公里。这次让大家都有了信心。
深度共創:在磨合中突破
這段時間,孫玉和老範雖然有翻譯,但還是會經常吵架,兩個做事認真的人給對方都帶來了極大的壓力。有時候孫玉會感到崩潰:“你別逼我了,都要給我逼瘋了。” 老範則也很崩潰:“我沒逼你,我就告訴你該怎麽弄,你怎麽不聽呢?”
吵歸吵,廠家與用戶的溝通並未中斷,雙方都感受到了對方對全新重卡的重視。
爲提高效率,孫玉將策略標定團隊分成三個小組,分工協作,沒日沒夜地工作;所有研發測試人員都住在邢台工廠宿舍,條件雖然艱苦,但大家都堅持了下來。老範則顯得比長城重卡的員工更重視,從徐州到邢台的這段路,老範兩年間跑了無數個往返。有一次,晚上八點數據優化出來,孫玉告訴老範後天來邢台測試,但他卻連夜從徐州開車出發,第二天一早八點就出現在公司。
爲了盡快拿到優化的數據,老範多次晚上在辦公室一樓的接待小屋等著。晚上十點、十一點數據調試好,他馬上開車帶著研發人員上高速試車,而且每次都是親自駕駛,不敢讓司機開,怕影響車輛的數據調試。
在这种没日没夜的沟通测试下,车辆的油耗一点点下降,最终突破了低于 20L / 百公里的目标。当 19.9L / 百公里的油耗数据出现时,大家都非常激动,之前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。
團隊協作:在沖突中前行
除了與用戶溝通交流,孫玉與公司各個研發部門的交流也充滿了波折和沖突。2023年,爲保證一個主要參數的輸出,她與負責全球首款重卡8擋智能混動變速器開發的唐子威博士交流了六個小時,最終說服唐博士修改設計並重新標定變速器。
負責全球首款重卡九合一動力域控制器研發的熊建博士回憶,有次傍晚大家都下班了,他接到孫玉調試數據的需求,又把大家召集回來加班,弄到晚上十點多,數據調試好十一點就發給用戶測試。混動車型的核心控制策略這塊,類似的反複調整測試每天都在上演。
一位負責底盤調教的工程師說,在底盤調教優化過程中,經受了國內司機、進口車用戶、德國專家的輪番 “潑冷水”。每次覺得自己做得足夠好,試完又會面臨一堆問題,最終懸架曆經多輪調整,才得到出色表現。
當長城重卡Hi-G重卡發布後,唐博士回憶起研發過程時,感歎道:“當時我真被折騰得苦不堪言,不過現在看,這是值得的。正因爲大家的堅持,我們才能開發出一款世界級的産品。”
結尾:
从质疑到信任,从冲突到协作,长城重卡 Hi4 - G 的共创之路,是用户与技术的双向奔赴。这场始于 “怀疑” 的旅程,最终让所有人明白:用户,才是产品最好的设计师。而长城重卡Hi4-G在开发过程中还有100多位像老范这样的来自一线用户的共创工程师。
当老范在技术发布会上开着拖头现身时,这场始于 "省油" 的合作,早已升华为对物流人价值的深刻理解。研发团队熟知用户家庭情况,老范能准确叫出每个工程师的名字。正如团队所言:"我们懂车,但用户更懂路。"19.9L /百公里的油耗数据背后,是長城重卡以創新之姿扛起中國超級重卡崛起大旗的生動注腳。